欢迎访问乒乓球新闻

乒乓球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体育资讯 > 足球资讯

足球资讯

中国队的失球,源自他们的6岁

发布时间:2024-03-30 18:11 足球资讯 作者:佚名
中国队两战新加坡是新帅伊万科维奇的首次考验,1平1胜的成绩只能说是60分及格,而比赛中的过程,尤其是两场比赛被新加坡打入3球的现状,显然是无法让人满意的。然而,单轮失球来说,还真无法怪责到主教练伊万的头上,因为这些失球透露出来的是球员...

中国队两战新加坡是新帅伊万科维奇的首次考验,1平1胜的成绩只能说是60分及格,而比赛中的过程,尤其是两场比赛被新加坡打入3球的现状,显然是无法让人满意的。

然而,单轮失球来说,还真无法怪责到主教练伊万的头上,因为这些失球透露出来的是球员本身的问题,也是中国足球始终裹步不前的本源。

北京主场「ID:bjzhuchang」一再强调,中国足球的问题在青训,青训的问题在训练,训练的问题在理念,我们练的是中国足球而不是足球。

主场同新加坡的那个失球,是这个问题的集中体现。

从慢镜头可以看到,对方重新发球后,球给到了后场,后场球员突然起大脚长传打中国队后卫的身后,中国队的左后卫刘洋认为这个球对方没有人接应,于是放慢了脚步准备控好球,结果未曾想对方右边路有球员早就高速插上,在刘洋减速的时候突然窜出拿到球后马上传中,对方包抄的球员也快速前插甩开高准翼,在蒋光太未注意的时候已经到了包抄点,头球得分。

这个球很多人说是刘洋的失误,也有说是高准翼没有盯人,还有说是蒋光太的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不在某个人,而是在对方整个进攻当中,中国队的球员缺少了两个基本的习惯——观察和沟通。

而这两个习惯,应该是从5岁、6岁刚接触足球时就开始培养的。但中国球员却缺失了。

从慢镜头中来看,新加坡球员长传的时候,中国队的后卫一直都在盯着球看,刘洋的关注点就全在球上。足球从中场开球到传给后场长传,再到长传球在空中运行的过程中,这几秒钟内,刘洋没有任何一次摆头观察,就直不楞登的盯着球和持球人看。

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边线处有个新加坡球员在高速插上。

足球评论员贾天宁在分析这个球的时候,也提到了刘洋的观察问题,他认为当时作为中前卫的李源一看到了新加坡边路插上的球员,随后李源一做了个手势告诉刘洋注意。

但问题是,李源一这个手势到底是什么意思,很难理解。即便刘洋看到了李源一的手势,他很可能以为李源一是让他来要这个球,或者注意身前的人。因为李源一的手势只是指了一下刘洋,并没有指新加坡边路的球员。

当球长传运行的过程中,球从后场向中国队左边路移动,这个时候,刘洋是背对边线的,他的视野只能看到场内和底线,无法看到边线外侧情况。而其实在这个时候,中国队的另外三个后卫,都是面对刘洋,面对左边线的,他们其实是能够看到刘洋身后有新加坡球员突然插上的。

但中国队的三个后卫,尤其是距离刘洋最近的朱辰杰,并没有提醒刘洋“身后有贼”。同样地,球门前的王大雷应该是视野最开阔的,他也没有提醒刘洋“小心后面”。

所以,中国队的这个失球,要想避免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做好其中任何一步就可以:刘洋摆头看一下两侧;或李源一指一下边路新加坡球员;或朱辰杰提醒一下;或王大雷喊一句。

这些事情对于我们球迷来说都能做到,就是扭头和呼应。但是,对于中国足球的这些国脚们来说,却非常难。

“哑巴足球”是我们的惯例,“只看球不看人”更是我们的惯例。

跟新加坡比赛的那天,正好是我儿子训练的日子。当天在训练场地旁边,两个青少年俱乐部的U7-U8年龄段正在进行比赛。

我看了一会儿孩子们的比赛,有的孩子脚下技术很好,有的孩子身体状态很棒。但这比赛让我感觉很压抑,因为在我观看的10分钟比赛里,双方场上共10个孩子,没有一个孩子张嘴说过一句话。全场只能听见双方两个教练大声喊叫,偶尔夹杂着家长们的“指导”。这比赛的气氛不像是比赛,而更像是一场文化课考试,或者说更像是实况足球游戏——教练是玩游戏的操控者,他很有激情地操纵着球员(孩子)们,而球员就好像机器人,全场没有任何交流。

这个问题,我曾经跟多位日本和欧洲的教练交流过,他们也起初也很奇怪,为什么中国的孩子踢足球从来不交流。

恰好,前几天,前国脚杨旭创办的朝日FC俱乐部来北京搞训练营,朝日FC的技术总监高桥亮也教练跟我说,他在中国从事足球青训很多年,他觉得问题在于,中国的教练管的太多,中国的家长管的太多,孩子丧失自主思考和交流的能力,他们只需要听从于教练和家长的指挥,只有服从,没有创造。

同样的观点,日本足球教练田中宏茂也不止一次地说过。这位在北京从事多年足球教育工作的教练甚至一度想把家长们“轰出”训练场。不过,后来他发现,中国孩子踢球不交流的问题,原因并不仅仅是在训练场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问题更为突出,因为足球训练一节课只有90分钟,而孩子在学校要要待6个小时,在家除了睡觉之外还有7、8个小时跟父母家人在一起。

高桥亮也听我说北京的孩子在学校课间不能外出活动、中午不能在教室里交流的时候,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据他上海的同事说,上海的学校比北京稍好,孩子课间可以离开座位,但是也很少有外出活动的。

一位来自英国的教练曾经给我说,中国的学校好像“笼子”,就像中国人自己说,“那里关着神兽”。

多年来从事足球青训工作的亚足联持证教练、职业球探姚尧教练说,很多孩子放学后,都是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来到他们俱乐部训练的时候,也是一脸疲惫的愁容。有孩子跟他说:“教练,在学校我们太累了。”

但是姚尧很奇怪的是,这些在学校很累的孩子,在足球上也没有得到快乐。他们把这种疲惫带到足球场上,他们对待每一个球都很认真,但很怕出错。

“我们的孩子似乎背上了巨大的压力,他们踢球的时候,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球上,而不能集中在场上。”

就在高桥亮也给北京孩子训练的时候,我看到在旁边场地上还有一些欧洲教练,他们在给中国和欧洲的小朋友上课。课堂中,欧洲的教练无论白人还是黑人都非常有激情,他们大声鼓励着孩子们。而且,那些孩子里,你能一眼就看出状态的不同,金头发的或者黑皮肤的孩子,在训练中很兴奋,他们完成一个动作后会跳起来,会跟同伴击掌,会大喊大叫。而黑头发黄皮肤的孩子,就显得非常内敛,全程跟同伴没有交流。

我曾经让我儿子跟日本孩子一起混合训练。我发现,日本孩子能够“收放自如”。他们在训练场上很兴奋,很活泼,但教练哨音一响,马上就会安静下来,迅速站成一排。而中国的孩子,教练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整顿纪律上,可真的训练开始,中国孩子反而变得很规矩,一板一眼。

如果说,沟通与交流的缺失是中国孩子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中造成的。那观察习惯地培养,则更多的是中国足球的训练内容过于落后造成的。

类似这样的问题,是社会问题,而不是足球问题,教练改变不了太多。但中国的青训教练需要改变自己的训练方式。姚教练前不久曾经去欧洲,学习了欧洲关于“注意力相对分散”的理论。欧洲足球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让小球员把精力集中在球场上的同时又可以分散到球、对手、同伴多个位置上面。“这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而是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然后再分散在很多细节上的训练。”

在欧洲或者日本,很多教练也在青少年阶段植入大量可以训练观察、判断、站位、决策的训练。例如,一些欧洲教练会在球感训练上,在孩子带球绕桩的时候,站在他的侧方手拿标志盘,让孩子带球的同时观察标志盘的颜色,或者借用一些科技手段,在有球训练时,让孩子看前方、侧方、侧后方的指示灯来进行选择下一步的动作。

在日本,有教练会在热身的时候就加入观察训练。比如让一个孩子站在中圈里,六个孩子站在中圈外,给他们三个球,圈外的孩子用踢球的方式去击打中圈里的孩子,中圈里的孩子就要至少顾及三个球的方向,于是这个孩子就要不断地摆头去观察,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朝向,必须站在一个视野很好的角度能够同时看到三个球。

这些都是欧洲教练和日本教练在训练有球和无球时如何观察周围情况的“注意力分散”练习,这种训练对于球场上球员的下一步决策帮助很大。

而中国的足球训练,还停留在带球绕桩、一对一传球、对墙传球这些静态技术上。欧洲和日本的孩子不是不练静态技术,而是他们把静态技术都放在了家庭作业里,在俱乐部由教练指导的训练,更多的是习惯的养成、意识的培养和对抗下技术的运用。

中国足球目前还有相当一批教练员对欧洲和日本的训练方式嗤之以鼻,仍坚持自己当年70年代的训练方式,认为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王霜的话可以代表一切:“中国女足是世界上训练最苦的,但为什么我们赢不了球?”

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思考和决策。如高桥亮也教练所说,中国的孩子不善于自己思考,所以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中国的教练管的太多了,家长也管的太多了。

作为职业球探,姚教练说,国外的高级球探在评价球员时,最看重的是小球员的决策能力,脚下技术和身体都是“工具”,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才是优秀球员与普通球员之间的差距。“教练也不是伊涅斯塔,也不是哈维,教练怎么知道自己在比赛中要求球员做的动作就是对的?不如把比赛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如何处理球。”

中国孩子主动思考和决策的能力是如何逐渐,这一点又要回归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中。尤其是在学校里,中国的教育是灌输式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老师给的答案,中国的课堂缺少讨论环节,缺少实验环节,孩子们只需要听讲,然后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来完成作业,即可。

外教普遍认为,从4岁到6岁,是足球的启蒙期,这个时候对于身体统感训练是很重要的。6-10岁则是足球习惯意识的养成期,这个时候小球员除了球感之外,还要养成呼应、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从技术和身体的角度来说,中国球员远强于新加坡球员。这一点,曾经执教中国队的阿里汉也说过,他认为中国球员的技术和身体无可指摘,但中国球员在比赛中无法合理地运用技术和身体。而从比赛的情况来看,中国球员在比赛中的感觉甚至不如新加坡球员出色。

中国队客场同新加坡比赛中丢的第一个球,就显出了这个问题。贾天宁在分析这个失球的时候提到,这个球是中国队一次进攻完成后的转换。新加坡门将拿到球后准备开大脚,而此时中国队的两个前锋低着头往回走,不去逼抢,不去干扰,也不去观察。而新加坡的后场球员则马上散开接应,并且相互呼喊。

当中国队后腰王上源上抢失败后,对方带球直面中国队防线,形成三打四的局面,在没有人前压给持球人压力的情况下,后卫球员应该侧身站位,一脚前一脚后,缓慢后退等待队友支援。而中国队此时的几名后卫居然全都采取正面防守的方式,结果被对方一个变相快速地闪开了射门角度。

在这个失球过程中,从前锋到后卫,中国球员都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前锋不去干扰对方后场球员,后卫则在防守时没有呼应,没有做到有人上顶有人后退,连基本的防守站位姿势和脚步都是错误的。

这些事情教练小时候没教过吗?肯定教过,但是在比赛中,中国球员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以,中国足球的问题是从6岁甚至更小的时候就积累下来的。球员从小没有养成观察、呼应、选择、判断的能力,他们没有观察习惯,没有呼应意识,不能主动选择,最后就是错误的判断。

的确,这里很多问题是社会、家庭和学校造成的。但仍有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足球训练来解决的,可我们的教练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少有中方教练在日常训练中主动加入有球和无球时的观察、决策的训练内容。虽然教练也会要求孩子们要观察、要呼应,但“要”和“练”是两码事。

我们当家长的,在孩子日常教育中会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如果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在中学以后的学习成绩就不会太差。足球也是如此,如果在10岁之前能够养成多观察、多呼应、自主选择这些习惯的话,他以后踢球也不会太差。

可中国足球的教练们跟学校的老师一样,只教给你公式,告诉你“带公式”就行了。

广告位